增田編輯長室[剖析、MO NOGATARI①]

0
1767
由r8studio taipei出品、並在昨晚預購開跑後,便瞬間熱銷的雜誌「MO NOGATARI」,究竟是一本怎麼樣的雜誌呢?接下來的連載:「剖析,MO NOGATARI」,將以五回專欄介紹2/15創刊的雜誌「MO NOGATARI」。第一回,我們採訪了這本雜誌的編輯長增田。

 


尚未預購者可從此處下單

https://shopee.tw/MO-NOGATARI-vol.01-%E3%80%8C%E5%89%A9%E4%B8%8B%E7%9A%84%EF%BC%8C%E6%88%91%E5%80%91%E3%80%82%E3%80%8D—%E9%9B%9C%E8%AA%8C-i.95001774.1860954318


 

○ 你好。

 

你好。我是雜誌「MO NOGATARI」的編輯長,我叫增田。

 

○ 恭喜你們的雜誌「MO NOGATARI」正式發售。

 

非常感謝。結果我們的發刊日比預計要遲了半年,讓大家久等了,實在很不好意思。

 

○那麼首先想請問,雜誌「MO NOGATARI」是一本怎樣的雜誌呢?

 

這個問題,很常會被問到呢。不過有點一言難盡。以前拍攝電影的時候,被問到「這是部怎樣的電影?」,在「人生劇」、「戀愛劇」之間猶豫不決,最後也只能做做假動作,回答「就是題目的意思呦。」

 

○「MO NOGATARI」這個名字,是取自日文「物語」(故事)這個字的讀音對吧。

 

是的,這樣取名的用意,是因為這本雜誌正是為了要蒐集在「這裡」活著的人們所持有的「物語」。

 

○ 我稍微翻閱了一下,這本雜誌裡面文字的份量,其實也沒有那麼重,是否不完全是被歸類在「藝文誌」呢?

 

是的。雖然說文字確實是我們著力的一個要素,但「故事有多元的視角」,所以我們在雜誌中,也關注視覺上的要素,蒐集了攝影等作品。

 

○ 也可以說是偏向所謂生活風格類囉…?可以感覺到呢。

 

若要用大致的分類來說的話,可能可以這樣說。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某種特定的「風格」、去探討各種「生活」,並且蒐集各種人的發言。在日本,雜誌雖然有男性誌、女性誌這樣的類別,但我們並沒有偏向特定類別、而依循某種風格。所以換句話說,雜誌「MO NOGATARI」大概偏向一本「中性的生活風格誌」吧。我自認「中性」這個字,蠻能準確定位這本雜誌的。

 

○「中性」這個形容,是字面上的意思嗎,還是?

 

我在這裡所說的「中性」,是指閱讀這本雜誌,不需要擁有特定的前提。我們是在「蒐集」而非「撿選」物語,所以必須尋求共同的「中性部分」,才進行整體性的對話。我們想避開特定前提所帶來的壓迫感,帶給讀者能整體融入「物語」的體驗。

 

○ 原來如此。

 

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,我們必須要透過所處的「空間」,釐清在怎樣的「時間」或「時代」中,能夠看見怎樣的風景、認識怎樣的事物。

 

○ 可以再說明詳細點嗎?

 

也就是透過「我」或者「我們」這樣的視角,去測量與對象物之間的距離。比方說,希望人們在閱讀時,能在雜誌與讀者的距離、關係間找到樂趣-而非因為「感覺不太對」,就產生了分歧或時差。回到「類別」的話題。說到「兒少誌」、「青少年誌」、或者「青年誌」,當然會因寫手、寫法的不同,而產生不同的距離感。確實MO NOGATARI內容的文風,屬於青少年誌偏向青年誌,也確實以擴大觸及為目標,不過「兒少誌」的童趣、以及「青少年誌」的自我探索,也是雜誌「MO NOGATARI」所關注的題目。

 

○ 為何你們會說,在這個時代有訴說「物語」的必要呢?

 

這就要牽涉到,在這個時代是否有必要存在一個「廣義的故事」。我認為,接下來的台灣在面對大規模的世代交替時,恐怕會使世代間主義主張的分歧加深。現今,青少年與中老年人間的代溝,就是一個例子。當然這是在現代社會走向多元化之時,必然可能產生的結果就是了。但在這個狀況下,我想,妥善分辨與運用「狹義的故事」與「廣義的故事」是很重要的。隨著分歧的加深,「物語」或許將走向極端的狹義,但也不可忘記了「廣義故事」的想像。因此,我認為與許多人去共有、去重述「物語」是必要的。

 

○ 原來是這樣啊,也就是透過「物語」價值的重新探討,去開啟新的對話。

 

也不只是這樣。並不只是任憑廣闊的世界繼續開展下去而已。我們認為,當原本緊密連結的實體,被轉印成了二次元的「物語」時,人們將感受到近似於「絕對的孤獨」的什麼、並將渴望去依賴什麼。舉個例子,人在感到「絕對孤獨」的瞬間,才能意識到至今支撐著自己的日常,或許近似於「物語」。

在台灣這座島嶼上,極可能還存在著許多「緊密連結著」的物語。所以這本雜誌,就是想趁為時未晚之際,用更輕鬆點的方式去思考、訴說這些物語。

 

○ 說了一大段,好像還是有點抽象呢,能夠說得再簡單一點嗎?

 

總而言之,我們只是想要透過「物語」,與某處看不見的「你」產生連結罷了。

 

○ 具體要怎麼做呢?

 

具體的作法,如果願意翻開這本雜誌的話,想必就會漸漸理解了。從打開雜誌第一頁的瞬間起,我們的對話就展開了。我們預計一年出版2~3回,產生長期的「對話」。透過一個個企劃的連結,倘若雜誌自身,也因此能成為一個「故事」的話就太好了。

 

○ 對於出版雜誌這件事,你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呢?

 

要訴說「物語」這件事,是非常需要勇氣的。因為這麼做,可能會使誰開始與「物語」產生連結,但話語一旦形成,也有可能會失去些什麼。

我們是抱持著對於每字每句的責任,在編輯著「物語」,並且想共通創造一處「世界」。

 

○ 有沒有想對讀者說的話呢?

 

很感謝讀者願意投注幾百元於一本陌生的雜誌,這是很有勇氣的。所以我們接下了這幾百元,也必定致力將文字與視覺呈現給你。也就是說,我們會負起傳達物語給你的一切責任,並且達成我們的目標。

反過來說,為了要達成我們的目標,你的參與是不可缺乏的,我們想與你共同去閱讀物語。請務必買下這本雜誌,即便只是隨意瀏覽,也足夠榮幸了。畢竟我們、與閱讀的你,都是一個個「物語」。

 


[雜誌「MO NOGATARIvol.01 – 剩下的我們。]

https://shopee.tw/MO-NOGATARI-vol.01-%E3%80%8C%E5%89%A9%E4%B8%8B%E7%9A%84%EF%BC%8C%E6%88%91%E5%80%91%E3%80%82%E3%80%8D—%E9%9B%9C%E8%AA%8C-i.95001774.1860954318

.

| A4 | 114P | 全彩

・這個時代剩下了什麼 / 李進文專訪

・剩下的發光聲體 / 鄭宜農(創作歌手)專訪

・站在墳前哭泣 / 王育麟(電影<父後七日>導演)專訪

・過剩生活手記 / 許瞳

・日常是空虛的嗎 / 視覺廢物

・你從哪裡來? / 菅谷聰(31)

・如何閱讀這個物語 / 增田捺冶…& etc

詳細請見官網

http://r8studio.com/project—mo-nogatari.html

預購資訊 |

限量預購期間:1/23 23592/8

限定數量:100

預購價:500NTD(一般售價550NTD

蝦皮賣場:「r8studiotp

運送方式:7-11 / 全家超取(可貨到付款)

留下留言

請輸入您的留言
請輸入您的姓名